火宮殿與火神
——陳先樞(2008年3月)
火宮殿初名火官殿,又名乾元宮,位于長沙市天心區坡子街,始建于明萬歷五年(1577)清乾隆十二年(1747)重修。至嘉慶末已近損毀,道光六年(1826)客紳蔡世望等倡省城紳商重建。正殿為火神廟,左為彌陀閣,右為普慈閣(財神殿),供有神像?;饘m殿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南起坡子街,北抵火后街,西鄰三王街,建筑宏偉。廟的屋脊上安有7個銅鑄大葫蘆,金光閃耀,正殿有3米多高的泥塑火神像,兩邊掛有“肅靜”、“回避”木質禁牌。
有清一代,火神為朝廷列入祀典,故地方大吏均按時前來主持祭祀,而文人名士題匾撰聯者亦復不少。清同治十一年(1872)九月,原署廣東巡撫郭嵩燾,曾應火神廟化成和尚之請,為之撰聯二副。
其一:
離曜炳中衢,湖山大啟文明象;
乾元昭盛祀,云日新增棟宇輝。
其二:
十萬家煙火閶閻,神貺胥恬,民生永利;
百二載山川城郭,經涂四達,寶殿重新。
民初南社詩人吳恭亨亦撰聯云:
俾人間薪突無憂,巍巍成功,于國為捍大災,御大患;
與天下文明應象,赫赫專祀,愿神永光此土,牖此民。
前坪建一戲臺,兩邊臺柱上鐫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所書楹聯:
象以虛成,具幾多世態人情,好向虛中求實;
味于苦出,看千古忠臣孝子,都從苦里回甘。
臺口腰圓形匾“靜觀”二字亦為何紹基書,并蓋有何的印章.戲臺上方“一曲薰風”橫匾亦為何紹基墨跡。戲臺背后矗立一座雕龍畫風和人物浮雕的大牌坊,面向坡子街。牌坊中門上面,為清末著名書法家黃自元豎書的“乾元宮”三字。牌坊至今猶在。但“乾元宮”三字已為“火宮殿”三字所遮蓋。
同治元年(1862),由火宮殿出資,坡子街九芝堂藥號支房勞松楊堂藥鋪的勞溆和從廣州購進一臺鐵木結構的人力救火機(日本造大阪式救火機),為長沙有救火機之始。宣統二年(1910),勞松楊堂救火隊指揮權正式移交火宮殿,并由從北京巡警學堂消防科專修畢業的長沙人勞遠葆任消防隊長。從此,火宮殿救火隊成為長沙設備最先進、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民間消防隊。從此,火宮殿救火會成為長沙消防的搖籃地和發源地。1927年,長沙消防聯合會會址即設在火宮殿。
火宮殿帶有濃厚的商業氣息,1938年“文夕”大火前由“老八董”掌管。八董是:余太華金號、李文玉金號、葉公和醬園、東協盛藥號、西協盛藥號、九芝堂藥號、福芝堂藥號、壽芝堂藥號。大火中,火宮殿除門坊幸存外,其余建筑焚毀殆盡。1941年由“新八董”主持再建神殿。新八董是:詹恒大筆墨鋪、詹彥文筆墨鋪、楊正泰錫鋪、楊振興錫鋪、老公和銅鋪、王福鳴銅鋪、阜昌參茸號、朱義新金銀首飾號。次年建成小吃鋪面48間,租予小販經營餐飲,形成品種多樣、風味獨特的小吃店群。鋪面分成四線,分別取名東成、西就、南通、北達。四線鋪面間有3條小街,門面相互毗聯,形成鬧市,鋪面均以小吃為主,如姜二爺的臭豆腐、姜氏姐妹的姊妹團子、張桂生的煮馓子、胡桂英的豬血、周福生的荷蘭粉、鄧春香的紅燒蹄花、羅三的米粉、李子泉的龜羊湯等。著名評彈藝人舒三和與說書藝人歐德林、唐元芳、廖夔等常來此設棚演出,深受歡迎。
然而,火宮殿最正宗的功能還是祭祀火神?;?,曾使人猿相楫別,為人類的進化和人類的文明立下了不朽功勛。因此,祭拜火神成為長沙先民歷代流傳的風俗。
最古的火神是炎帝。炎帝“崩,葬于長沙茶鄉之尾”,即今炎陵縣。《淮南子·汜論訓》云:“炎帝作火,死而為灶?!痹睿钌?。古火神灶神一體,故灶神即火神。稍后的火神是祝融?!渡胶=洝ずM饽辖洝吩疲骸澳戏阶H?,獸身人面,乘兩龍。”郭璞注曰:“火神也?!弊H谠嵊诮衲显篮馍?,衡山祝融峰頂今存祝融殿,香火極旺。再后的火神是吳回?!洞蠡奈鹘洝吩疲骸坝腥嗣粎腔兀孀?,是無右臂?!惫弊⒃唬骸皡腔?,祝融弟,亦為火正即火神也?!庇?,回祿亦火神?!蹲髠鳌ふ压四辍吩疲骸办鹩谛?、回祿?!倍蓬A注:“回祿,火神?!碧评畎住洞鸲判悴盼逅缮揭娰洝吩娪小盎氐擃∮鯒钭蠠煛敝洌耖g借為火災之稱。再后的火神為宋無忌?!蹲詽蓤D》云:“火之精曰宋無忌?!睍x張華《博物志》云:“火之怪為宋無忌?!被鹁⒒鸸謱嵔曰鹕?。民間傳說介子推亦為火神。
長沙火宮殿供奉的火神是祝融。祝融,本名重黎,是傳說中的上古帝嚳火正,以官名行世,習稱祝融。重黎是黃帝六代孫,帝顓頊曾孫?!妒酚洝こ兰摇氛f:“高陽(帝顓瑞)生稱,稱生卷章(老童),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薄都狻罚骸坝莘唬鹤4?,融明也?!弊H?,即大光明之義。
祝融、火正,皆是上古火官官名?!蹲髠鳌氛压皇拍暝疲骸盎鹫蛔H?。”《漢書·五行志》說:“古之火正,謂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火正的職責,一是掌管祭祀天下的火星,一是管理人間的用火事務。古代鉆木取火,火種得之不易,故設火正以管理。
帝嚳時的祝融,除了重黎,還有他的弟弟吳回?!冻兰摇氛f:“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后(任),復居火正,為祝融?!?/span>
此外,古籍中記述的“祝融”,還有3位:
一位是炎帝后裔祝融。《山海經·海內經》說:“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沃,生炎居,炎居生節并,節并生戲器,戲器生祝融?!边@個祝融是人名。
一位是五方神中南方炎帝之神祝融。《呂氏春秋·孟夏記》說:“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薄渡胶=洝ずM饽辖洝氛f:“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边@個祝融是神名。
一位是古帝祝融?!堵肥贰ざU通記》說:“祝誦氏一曰祝和,是為祝融氏,未有耆欲,無所造作。”東漢《白虎通義》將祝融列為“三皇”之一,但是因為他“無所造作”,沒有事跡可言,唯有名號而已。
凡與火有關的行業,如陶瓷、冶鑄、糕點、鞭炮、煙花、磚瓦等業,都把火神供奉為祖師。每年農歷春節和六月二十三日祝融大帝誕辰之日,他們都要邀班唱戲謝神。廟會期間,從中和街起至三王街口止,由廟董或會搭成竹木涼棚,以利遮陽避暑。此時觀眾群集,各色零攤擔趁機在此吆喝販賣,一些賣藝、說書、相面、測字者亦來此獻藝起課,熱鬧非常。隨著祭祀活動的開展,逐步形成聞名遐邇的小吃市場。1938年初,《觀察日報》對火宮殿作了專題報道,把火宮殿的熱鬧和小吃的味美同上海城隍廟、南京夫子廟、北京天橋和天津三不管相媲美。《觀察日報》這樣描述當年火宮殿的熱鬧場景:
“王鐵筆、三才眼的測字,滿口江湖術語,吸引了不少觀眾。三麻子的相聲,唱著《小寡婦上墳》,形容得惟妙惟肖。小張正在講《水滸》,描寫魯智深醉打金剛,把一些聽眾笑得前仰后合?!?/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