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文化與火宮殿廟會
——《湘菜盛宴》(2006年)
火宮殿最初是以火宮殿廟會的形式引起人們的注意的?;饘m殿廟會源于對火神赤帝的祭祀,是“火”文化的縮影。
羅泌《路史·前紀》卷八記載:“……以火施化,號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為謂。”先民認為火是上天對人類的恩賜,火神主管著火的傳播。對火神不敬即有火災出現(xiàn),所以人們常常祭祀火神。長沙火宮殿正是火神祭祀的產(chǎn)物。
火宮殿的火神廟古已有之,歷經(jīng)毀沒重修。最有名的是清乾隆十二年(1747)重修,因落成之日是農歷六月二十三日,故將此日定為火神(壽誕)祭日。每年此日,火神廟主事大宴賓客,并請戲七天七夜。長沙居民也為祭祀火神,祈禱平安,前來供奉香燭,這便形成了火宮殿廟會。
其后,道光三年(1823),火宮殿再次擴建,形成了“一宮(乾元宮)、兩廟(火神廟、財神廟)、雙閣(彌陀閣、普慈閣)、三通(南通坡子街、東通司門口、西通三王街)的格局.占地規(guī)模達到了十余廟,建筑風格為大型廟宇建筑群。此時,火宮殿的祭祀文化有了很大的變化,由單純地祭祀火神祈平安,向祭祀財神求財富,拜佛求福轉化。火宮殿的香火也因此更加旺盛,朝拜者川流不息。廟會、廟戲的形式更加成熟,規(guī)模不斷擴大,因為流動人群增多。提籃挑擔叫賣小吃零食的人相應增多,并逐漸由即賣即走演變成了擺攤布點和開鋪經(jīng)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個熱鬧非凡的廟會小吃市場。
火宮殿也因此發(fā)展成殿中有街、街中有店。除小吃之外,火宮殿一帶有了商販叫賣,有了說書彈唱,有了雜耍細玩:有了地方戲曲.成為了一個湖湘民俗民情集中展示的場所。
日積月累,火宮殿逐漸集火廟文化、飲食文化與民俗文化為一體。
進入新千年之后,火宮殿為了進一步弘揚幾百年來的文化傳統(tǒng),隆重推出了“廟會美食節(jié)”,每年舉辦三次以上主題不一的廟會,展示其底蘊深厚、特色獨具的火廟文化、飲食文化和民俗文化,重現(xiàn)火宮殿百年盛況,情牽湖湘,聲播海內外。